1945年8月6日,美国为了避免登陆日本时遭遇巨大伤亡,并且担心苏联抢先攻占日本,决定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。日本政府最初并不相信美国拥有如此致命的武器,仍然顽强抵抗。然而,仅仅三天后,长崎上空也升起了第二朵蘑菇云。
在原子弹投下之前,美国已经出动了200架B-27轰炸机,从大琉球岛和硫磺岛基地出发,对东京及周围的机场和九州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燃烧弹轰炸。眼看一片废墟,日本人民惊恐未定,接着又迎来了苏联红军对日本本土的猛烈进攻——八月风暴行动。
苏联派遣百万大军,分四路向驻守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。趁此机会,我国也开始了抗日战争的大反攻。此时,日本已经没有退路。
8月10日,日本政府内阁向中美苏英四国递交了照会,宣布接受《波茨坦公告》,准备无条件投降。而在8月15日的正午,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了《终战诏书》,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,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宣告结束。
展开剩余79%尽管天皇宣布投降,但仍有70万驻守在中国东北的冈村宁次大军,他不愿意接受投降,拒绝屈服于日本的失败。冈村宁次抱有侥幸心理,认为自己可以继续作战。然而,这一切并没有改变日本战败的结局,最终,他必须低下头来向中国递交投降书。
在日本递交投降书的那张罕见照片中,大家普遍认为照片右侧的光头是冈村宁次。事实上,虽然冈村宁次也是光头,但这张照片中的光头并不是他。那时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投降书的是军队最高指挥官何应钦,因此,按照外交礼仪,应该是冈村宁次亲自递交投降书。然而,照片中的递交者却是冈村宁次的部下——小林浅三郎。
小林浅三郎外形上与冈村宁次相似,都是光头、戴眼镜。但显然,小林的地位远低于冈村宁次。那么,冈村宁次到底在哪儿呢?
根据记者的报道,当时冈村宁次就坐在一旁。报道指出,何应钦命令冈村宁次出示代表证件后,将日本投降书交给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,萧毅肃再将其转交给冈村宁次。冈村宁次低头阅读完后,拿起笔签字,并从口袋里拿出印章。然而,不知为何,他的印章盖得有些歪。
小林浅三郎则在旁边替冈村宁次研墨,并最终将投降书递交给何应钦。照片正是在这个时刻拍下的。令人疑惑的是,既然冈村宁次在场,为什么何应钦没有要求他亲自递交投降书,反而从小林浅三郎手中接受了投降书呢?
这背后有一个细节:当时国民政府有一套规定的程序,上午9时,何应钦应该将日本投降书交给冈村宁次,由他亲自签字、盖章并递交给何应钦。然而,后来规定变动,将“亲自递交”变成了“送呈”,这就给了冈村宁次一个机会,让他避开了这一程序。于是,小林浅三郎代替冈村宁次递交了投降书。
此外,投降仪式中还要求冈村宁次亲自献上佩刀,作为投降的象征。然而,他并未亲自递交佩刀,而是通过其他日本将领代为献上。这一系列的疏漏,使得整个投降仪式充满了微妙的暗示,仿佛日本并不真心接受投降。
更让人不舒服的是,照片中何应钦接过投降书时,腰弯得比小林浅三郎还低。在通常的礼仪中,低位者应向高位者鞠躬,弯腰的角度应该由地位较低的一方决定。这种异常的姿态,让人产生了不满和不安。后来,李敖根据这张照片写过一篇文章,讽刺何应钦在投降仪式中的媚骨尽显。
有些人解释说,可能因为当时桌子太宽,小林浅三郎无法弯腰得太低,何应钦不得不弯腰去接投降书。然而,这种解释并不令人信服。如果桌子真的太宽,小林浅三郎完全可以站到旁边的位置递交投降书,何应钦并不一定非得弯腰。
这背后隐藏着的,可能是日本人对真正投降的抵触情绪。他们一直没有从心底承认自己的失败和罪行。正因如此,时至今日,日本依然不愿向中国公开道歉。日本的这种态度,揭示了他们对过去所犯下的罪行从未真正忏悔。对于这种心态,我们只可以深感遗憾和愤怒。
这段历史,至今仍然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无法释怀的痛苦与不甘。
发布于:天津市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