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 | 9月15日,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年“活力中国调研行”江苏主题采访活动在无锡启动。6天时间,采访团将分“沿江线”“沿海线”分别赴无锡、常州、扬州、南京、苏州、盐城、连云港等地,走访调研,解码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。
大河财立方报道团全程参与,一起探秘活力江苏。
【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 文 李博 摄影】燕尾港镇外,是黄海,也会是一片蓝海。
背景是,在全球减排压力下,可持续航空燃料(SAF,主要包括生物航煤)作为航空业最佳的低碳解决方案,迎来爆发式增长。2025年,欧盟SAF掺混比例为2%,远期将达70%。
这个天花板较高的产业,在连云港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燕尾港镇,就有一个。
今年5月,嘉澳环保(603822.SH)控股子公司连云港嘉澳新能源公司(下称连云港嘉澳)获批全国首个生物航煤合规出口“白名单”,实现中国生物航煤出口破冰。
连云港嘉澳总经理何健介绍,截至目前已经发出12艘船,共计约13万吨生物航煤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“连云港项目生物质能源出口量增加”,嘉澳环保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增71%。而且,生物质能源收入已经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71.86%。
连云港如何长出一个新嘉澳?生物航煤真是地沟油变的吗?它是如何做到的?日前,采访团走进这家公司探秘。
地沟油“飞”上天
连云港嘉澳产出的生物航煤,原料确是让人厌弃的地沟油。
“说句玩笑话,现在地沟油想吃也吃不到了。”何健介绍,目前,地沟油已经成为“城市矿”,每吨价格高达8000元,其产出的主要产品生物航煤,近期欧洲的价格更是升至2600~2700美元/吨。
公司斥资1.1亿元建设的SAF实验室,是第一个参观点。工作人员提醒不可拍摄,这为地沟油如何“飞”上天的技术路线平添了神秘色彩。
那就看看工厂吧。资料显示,嘉澳环保连云港项目一、二期生物航煤项目总投资71.57亿元。从高处俯瞰,管廊纵横、储罐林立,30多个储罐,罐身分别标着中间油、生物航煤、生物石脑油等字样。
复杂的设施、装置,较大的投资金额,印证从地沟油到生物质航空燃料的过程复杂。这恰好是采访团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。
何健介绍,对于符合收储标准的地沟油,进行预处理后会得到中间油,再通过加氢工艺,经过脱氧、异构、分馏、裂化等工艺,就能得到生物航煤、生物石脑油,以及可以再次参与制氢的原料等。
“这是一个传统的化工过程,所运用的大炼化工艺都比较成熟,只是项目在细节、催化剂、工艺参数等方面的处理上,有自己的特色。”他提到,在项目实际生产中,产品收得率较高,处于国内领先水平,而且生产过程比较平顺,“基本实现了对地沟油‘吃干榨净’。”
实际上,单是处理地沟油的第一步就不容易。其含氧量太高,会导致炼化过程中的催化剂活性下降、设备易腐蚀。
这得益于连云港嘉澳项目的技术优势。
据介绍,嘉澳环保在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上已经沉淀了20余年,拥有技术优势。从地沟油到中间油的第一步,公司利用了自主研发的“差异化预处理技术”。再结合霍尼韦尔高转化率加氢工艺和二次污染物处理技术,成功实现了从地沟油—中间油—生物质能源的三级跳跃。
99%出口
生物航煤,谁在用?这是采访团关注的另一核心问题。
“欧盟有2%的生物航煤掺混要求,国内还处于试点阶段,因此99%的产品销往海外。”何健介绍。
据了解,2023年,欧盟通过《ReFuelEU航空法规》,强制规定了自2025年起欧盟机场所用燃油必须混掺2%的SAF,且对SAF所采用的技术路线也做出一定要求。其长期目标是,最晚到2050年,SAF掺混比例需达70%。
国信证券近期研报提及,欧洲今年SAF消费量将达190万吨,同比增长216%,但产能只有约100万吨,缺口主要由亚太地区生产商供应。
国内产能方面,截至2024年年底,包括嘉澳环保在内,我国企业建设有SAF产能超100万吨。目前,已经投产、在建及规划的HVO/SAF产能超1000万吨/年,未来中国SAF产能有望快速增加。
“连云港嘉澳50万吨废弃油脂转化生物航煤的装置,是国内最大的单台套装置。”何健介绍。
需要指出的是,实现生物航煤的出口,并非易事。而连云港嘉澳,开了国内生物航煤出口的先河。
连云港方面介绍,生物航煤出口曾面临“无证难行”的困境——
由于缺乏生物航煤专属出口编码,这类新型绿色生物能源长期被归类至传统航油税号,受制于成品油出口配额管理制度。民营企业既拿不到出口许可证,也难以突破资质壁垒。
经过努力,国家多部门创新推出生物航煤合规出口“白名单”制度。
今年5月1日,嘉澳环保正式获得生物航煤出口许可证,成为国内首家被纳入“白名单”的企业。“5月成功实现首艘1.34万吨生物航煤出口,截至目前共发出12艘船,出口约13万吨生物航煤。”何健介绍。
就公司生物航煤产品的竞争力,他告诉记者,目前一些国家依托产地优势,使用大豆油、菜籽油、棕榈油等食用级原料生产生物航煤,成本虽然较废弃油脂低,但减排值不如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的生物航煤。加上公司较高的收得率,保障了产品的竞争力。
“今年所有产能基本上排满了。到年底,我们的交付订单都是满的。”何健回答。
天花板还很高
地沟油够不够用,行业前景如何?
在回答这些问题时,何健首先讲起了公司为何会落户连云港。他说,地沟油产出地一定是人口集聚区,连云港恰好能覆盖临近的长三角、环渤海、中原三大主要原料来源地区。
原料和产品的进出方面,项目就位于黄海之滨,而且新建了一座1000吨级内河码头,当地也投资建设了5万吨级码头。无论是通过内河集纳原料还是出海,都极为便利。
何健提到,在公司落户之前,连云港就是做废弃油脂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,当地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从业者。加之废弃油脂出口退税的取消,对连云港嘉澳的原料供应更添一份保障。
中国每年产生约1000万吨地沟油,目前纳入回收体系四五百万吨,未来回收体系会越来越完善。“因此,公司原料供应是够的。”他说。
对于行业前景,何健提到欧盟70%的远期SAF掺混目标。“生物航煤的天花板很高。”
公开信息显示,国际航协预计SAF需求量将从2024年的约100万吨,阶段性大幅提升至2030年的1800万吨。从添加比例角度看,2025年SAF添加目标为2%,2030年预计达到5.2%,2050年添加比例则有望提高至65%。
“添加比例的提升是拉动SAF消费提升的最重要原因。”国信证券分析。
从国内看,2022年《“十四五”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》发布,提出力争2025年SAF消费量达到2万吨以上,“十四五”期间消费量累计达到5万吨。同时,国内SAF应用试点已经进入第二阶段,今年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,增加参与单位。
就现阶段而言,国内的生物航煤用量,显然无法与国外相比。不过,有业内人士表示,希望国内跟上国际步伐,至少在与有强制掺混比例要求地区的航线上,也进行相应掺混。
整体而言,生物航煤产业将是一片蓝海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7月,嘉澳环保披露,中航油拟对连云港嘉澳进行战略入股。而早在2024年,BP(英国石油)已经对连云港嘉澳战略入股。
这显然是一个着眼未来的布局。
责编:王时丹 | 审校:陈筱娟 | 审核:李震 | 监审:古筝
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